08靠設計佈置德國電力市場動力轉型建設及啟示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e61b0b748d2.79190165.

由于化石動力應用導致溫室氣體大批排放,惹起全球變熱,人類保存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可再生動力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發布了《全球可再生動力瞻望:動力轉型2050》報告,提出“到2050年,全球風電、光伏等可再道具製作生動力(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比例將上升至85%”。此舉引發了世界機能源經濟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各國均采取了以推進電力市場改造為主的發展方法。

(來源:《中國電力》 作者:高政南, 姜楠, 陳啟鑫,辛力,徐青貴,徐江,王海利.)

《中國電力》2024年第6期刊發了高政南等人撰寫的《德國電力市場動力轉型建設及啟示》一文。文章將以德國經驗為參考,研討德國在動力轉型中電力市場建設對內蒙古的啟示。通過系統對比內蒙古與德國在動力供給和消費總量方面程度的差距,以及內蒙古電網與德國在新動力裝機和消納方面程度的差距,深度剖析德國電力市場在消納和適應高比例新動力方面的運行結果,總結德國電力市場建設在政策與市場銜接、跨國年夜市場建設和區域自均衡機制方面的經驗,提出適應內蒙古電力市場建設的建議。

摘要

中國正在推進動力結構清潔化轉型。若何通過市場建設促進新動力高比例消納是動力結構調整重點關注的問題。國外電力市場在支撐動力轉型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可借鑒經驗,以德國電力市場為借鑒對象,對比總結其促進新動力消納的過程和成效,可為內蒙古電力市場建設供給無益參考。起首剖析對比內蒙古自治區與德國在動力供給和消費總量、新動力裝機和消納方面的程度差距;其次介紹德國電價體系和電力市場體系,并通過參考原因的均勻絕對誤差指標對德國電力市場在適應高比例新動力方面的運行結果進行深度剖析;最大型公仔后總結德國電力市場建設在政策與市場銜接、跨國年夜市場建設和區域自均衡機制等方面的包裝設計經驗,并提出適應內蒙古電力市場建設的建議。

01

內蒙古與德國的動力轉型戰略對比剖析

1.1 德國動力轉型戰略

1990年以來,德國出臺多項動力法案促進動力清潔化轉型。重要包含晉陞動力應用效力、進步終端用戶電氣化程度、增添可再生動力發電占比和建設靈活高效的電力市場體系等。1991年出臺了《電力生產法》,請求電網依照固定溢價收購可再生動力;1998年出臺了新一輪《動力經濟法》,開啟了電力體制由垂直一體化到拆分為發電、輸電、配電和售電環節的不受拘束化改造;2000年出臺了《可再生動力法》,完美了可再生動力的保證刻日和電價體系;2015年出臺了《電力市場經濟法》,推動了以長期、經濟、生態和平安電力供應為目標的電力市場化改造;2019年出臺了《氣候保護法》,明確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提出動力往煤化、路況電氣化、工業清潔化、建筑綠色化、農業循環化等具體舉措;2022年提出了電力系統將在2035年周全實現碳中和。

隨著以上動力法案的實施,德國的可再生動力在動力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分別由2000年的3.2舞台背板%和3.3%上升到2020年的17.8%和16.4%(見圖1和圖2)。特別是在2006年后,受促進可再生動力發展的政策推動,德國可再生動力發展迅猛。截至2022年末,德國新動力裝機占比53.5%,此中風電27.1%、光伏26.4%;新動力發電量占比35.6%,此中風電2全息投影4.7%、光伏10.9%,如圖3和圖4所示,動力結構清潔化轉型後果顯著。

1.jpg

圖1 可再生動力在動力供給總量中占比

Fig人形立牌.1 C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otal energy supply

2.jpg

圖2 可再生動力在動力消費總量中占比

Fig.2 C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3.jpg

圖3 新動力發電裝機在總發電裝機容量中占比

Fig.3 C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installation in total power installation

1.2 動力轉包裝盒型戰略對比剖析

作為國家主要動力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的風能儲量、太陽能年總輻射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位,在摸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等方面具有非常主要的位置。

內蒙古自20世紀90年月啟動了規模化開發風電資源。進進21世紀后,內蒙古鼎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等可再生動力,可再生動力在動力供給和品牌活動動力消費總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分別由2005年的0.3%和1.2%,上升到2020年的4.8%和10.9%,如圖1和圖2所示,2020年的數據分別可對標德國2004年和2011年的發展程度。這表白在可再生動力供給占比程度相當的情況下,內蒙古的可再生動力消費占比程度高于德國同期程度,動力應用效力更高。

“十三五”期間,新動力成為動力結構調整的主力軍,占近1/3電力裝機和1/5的全社會用電量,非化石動力消費占比進步2.平面設計7個百分點玖陽視覺,內蒙古成為全國最年夜新動力生產基地和消納應用地區。截至2022年末,新動力裝機達到6500萬kW、發電量1335億kW•h,總發電應用小時數約為2084 h,約占全區總裝機容量的38.3%、占所有的發電量的20.6%,分別相當于德國的2013年(發電應用小時數1193 h)和2017年(發電應用小時數1482 h)的程度,剛好處于德國提出可再生動力轉型目標和明確轉型路徑的政策發布節點之后(見圖3和圖4)。這表白在裝機占比雷同的形勢下,內蒙古安身國內對于新動力的保證性政策,新動力消納程度高于德國同期程度。內蒙古與德國在動力供給和消費、新動力裝機和發電量占比的總體情況對好比表1所示。

4.jpg

圖4 新動力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占比

Fig.4 C展覽策劃omparison of the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in total power generation

表1 德國與中國內蒙古的動力情況對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energy situation between Germany and Inner Mongolia in China

5.png

2022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動力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提出要加快動力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內蒙古預計實現可再生動力在動力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8%。此舉目標達成后將超過德國2020年程度。同時,“規劃”還提出了新動力裝機和發電量將分別超過50%和35%的目標。這個比例分別對應德國2019年和2022年程度,相當于在未來3年人形立牌時間內,完成德國5年的新動力建設和消納任務。在此規劃下,內蒙古的風電和太陽能等可再生動力也迎來宏大的發展空間。

02

內蒙古與德國的電價體系對比剖析

2.1 德國電價體系

德國的居平易近和工業電價由上網電價、輸配電費和稅費組成,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

6.jpg

圖5 2010—2022年德國居平易近電價構成

Fig.5 Electricity price for households in Germany 2010—2022

7.jpg

圖6 2010—2022年德國工業電價構成

Fig.6 Electricity price f沈浸式體驗or industry inAR擴增實境 Germany 2010—2022

2022年后,上網電價脫離了2010—2021年相對穩定的價格區間,上漲超過2倍,年夜幅推高了居平易近電價和工業電價。輸配電費在工業電價中占比明顯低于居平易近電價,甚至在2014年為−0.43歐分/(kW·h)。稅費包含電力稅、增值稅(工業電價沒有此項)、可中斷負荷稅、特許權證收稅、離岸責任征收費、熱電聯產附加費、可再生動力附加費和電網費附加,此中工業承擔的電力稅、特許權證收稅和電網費附加低于居平易近,其他價格部門與居平易近雷同。2022年7月1日,德國撤消可再生動力附加費,可再生動力發電項目補貼由動力和氣候基金付出,該基金從碳排放買賣中獲得支出。

2.2 電價體系對比剖析

內蒙古的用戶用電價格可基礎歸為3類:居平易近生涯、農業生產及工商業用電。由于電力市場建設初期,用戶側不參與市場,所有的用戶用電執行目錄銷售電價,即包括了均勻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含線損)、當局性基金及附加;隨著市場化買賣開展,工商業用戶慢慢參與市場,電價結構轉為由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含線損)、當局性基金及附加組成,并于2023年依照國家發展改造委印發的《關于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告訴》(發改價格〔2023〕526號請求),將電價結構調整為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含線損)、系統運行價格、當局性基金及附加。此中,系統運行價格包含輔助服務價格、抽水蓄能容量電費等。本文選取工商業電價結構調整前的多年數據開展剖析。

在居平易近電價方面,由于內蒙古的居平易近電價尚未參與電力市場競爭,仍處于保證范疇,采用當局審定發布的固定目錄電價,并實施了按階梯用電量執行的電價軌制。以城鄉居平易近為例,最新的居平易近生涯用電按階梯分別在415元/(MW·h)、465元/(MW·h)和715元開幕活動/(MW·h),電價程度無變化。對比德國居平易近電價,則廣告設計是完整由市場化構成,居平易近可以通過向動力服務商(售電公司)購買電價套餐來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2022年的居平易近用戶均勻電價為376歐元/(MW·h),此中輸配電費和稅費占比約62%,按國民幣匯率折算約為2933元/(MW·h),是內蒙古居平易近電價最高階梯價格的4倍。

在工商業電價方面,隨著中國VR虛擬實境在2015年啟動新一輪電改,內蒙古的工商業電價總體呈現穩中降落的趨勢,如圖7所示。上網電價從2015年改造初期的246.53元/(MW·h),降至2021年的238.80元/(MW·h),工商業電價程度堅持在400元/(MW·h)擺佈,上網電量電價比例為54.59%~70.90%,為電價重要占比;在2022年,隨著一次動力價格的上升和需求的緊均衡,工商業電價反彈至514元/(MW·h),上網電廣告設計量占比約為66.93%,輸配電價、基金及附加和稅費等價格相對穩定。對比德國工商業電價,上網電價占電價總比例低于內蒙古到底這個夢是真是假,把她當作知識競賽節目的墊腳石?,約為40%擺佈;輸配電價程度并不是一個固定值,會隨著用電小時降低經典大圖而下降。2022年德國工業電價330歐元/(MW·h),合國民幣2574元/(MW·h),雖然仍顯著高于內蒙古的工商業電價,可是低于德國的居平易近均勻電價。

8.jpg

圖7 2015—2022年內蒙古工商業電價構成

Fig.7 Electricity price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ial, Inner Mongolia 2015—2022

總體上,德國的居平易近用電價格由于承擔了更多的輸配電費和稅費而高于工業用電價格;內蒙古的工商業電價與居平易近用電價格程度相當,雖然工商業主體在市場化機制下的電價略有波動,可是基礎堅持FRP價格程度偏低且走勢較為平穩的狀態。品牌活動

在德國動力結構轉型佈景下,新動力占比增添將為系統穩定運行帶來額外的調節價格,這些價格將所有的疏導至終端用戶,是以無論是其居平易近電價還是工業用電價格都呈現波動性進步狀態。隨著內蒙古的動力結構清潔化轉型,雖然系統中一次動力的總體發電本錢雖然會降落,可是為保證系統平穩運互動裝置行,燃煤機組的保證性感化、可調資源的支撐感化都將帶來系統價格增長,德國的電價走勢具有前瞻性的參考意義。

03

中國內蒙古與德國的電力市場體系對比剖析

3.1 德國電力市互動裝置場體系

2015年,德國發布了電力市場2.0白皮書:市場建設目標為供給長期、經濟、生態和平安的電力供應,市場設計理念為堅持市場與電網的分離,市場重要特點為通過年夜的、流動的、統一的競價區構成穩定有彈性的價格信號、最小化當局對價格構成的干預和電網梗阻治理采用的非市場手腕(基于監管本錢的再調度和容量儲備機制)。今朝,德國已經完成電力市場2.0建設內容,構成了包含期貨市場、遠期市場、現貨市場和實時均衡市場的電力市場體系。

在市場體系的建設中,德國樹立了多種市場機制支撐動力清潔發展。1)德國鼓勵新動力簽訂10~15年的長期購售電協議,來鎖定未來電量、電價,以規避在現貨市場中導致的價格波動風險。長期購售電協議是決平面設計定新動力收益的最重要原因,凡是會占預期發電量的80%道具製作擺佈,現貨市場買賣僅占少部門。2)德國AR擴增實境為新動力創造了市場競價和當局補貼相結合的市場化消納機制。新動力由于發電邊際本錢低,在市場競爭中可以依照極低的電價參與競價,缺乏部門由當局補貼,以保證優先上網。3)德國應用綠色證書來追蹤和證明新動力發電和消費情況。這些證書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并用于驗證電力的可再生來源。綠色標簽則用于標識和區分新動力發電的電力產品,促使消費者能夠選擇和購買綠色電力。4)新動力出力波動較年夜,導致德國現貨市場價格信號顯著,這對德國常規煤電產生了很是年夜的激勵感化,從而推進了其靈活性改革,創造了極強的調節才能,從而在電價低時盡量減小出力,電價高時盡快增添出力。5)德國與周圍交界的9個國家樹立了較為完美的跨境輸電網絡。作為歐洲統一電力市場的參與國之一,通過參與跨境電力買賣,實現與周邊的盧森堡、奧天時、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6個國家的動力高效互濟。6)德國采用均衡基團調節的方法,及時消納了供需的不服衡。在實時均衡階段,由指定輸電系統運營商(TSO)在跨國、國內4個TSO之間和TSO內部,組織各個層級的供需均衡,重要買賣品種為一次、二次、三次調頻買互動裝置賣等。7)德國在均衡基團內引進多種當場均衡資源,對沖均衡責任風險。重要市場主體為分布式動力系統(太陽能光伏為主)、聚合儲能的虛擬電廠等,各均衡責任主體(均衡基團)依據本身均衡調開幕活動節需求,依托智能電網技術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