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83669c54e0b2.16672454.
原標題:大山里包養的“魔法教室”
“魔法云課堂”深深吸引甜心花園著大山里的孩子。受訪者供圖
對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白果樹小學六年級女生肖怡昕來說,“魔法云課堂”仿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佛一道彩虹,給她的生活增添了繽紛色包養感情彩。
肖怡昕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去年秋季學期,她每周四都會和同學走進“魔法教室”,跟著屏幕里的志愿者老師了解葫蘆絲、識簡譜、練音階。
放學回家,孤獨的時候,包養甜心網她就坐在高高的地方吹葫蘆絲。學期課程結束后,她學會了吹《牧童謠》《小夜曲》。展示給老師同學時,她演奏熟練、自信大方。
美術課、書法課、信息課、短期包養科學課、生理衛生課……自2009年12月以來,武漢大學“大山里的魔法教室”公益協會累計建設47間“魔法教室”,招募志愿者5837人次,覆蓋湖北、四川、吉林、云南、重慶5個省份的1.1萬余名鄉村小學生。
為山村孩子建一間“夢想教室”
“來這里一年,一定要為山區包養網的孩子做點什么。”這是2009年9月武漢大學“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恩施市項目組隊長趙書影到達駐地后最樸素的想法。
她和3名同學走訪當地鄉村小學時發現,學校操場干凈整潔,有漂亮的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和遠程教育系統,學校的基礎設施發展程度超出他們的想象。“希望工程”在當地已經實施20年,農村小學硬件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那他們還缺少什么?細心的大學生們發現,提到畫畫,有的孩子只會畫個大西瓜,說爸媽在外面打工,回來后可以買西瓜“嘗鮮”;提到畢業后的夢想,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是“出去打工”。
拿著孩子們的畫,大家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對于正上小學的孩子而言,這本該是對夢想有著無限憧憬的年紀。
這群大學生展開頭腦風暴,要為孩子們在學校里建一間“魔法教室”,集文體活動、課外閱讀于一體,招募大學生志愿者進行互動式教學,涉及音樂、美術、體育及心理陪伴等多個范疇。他們相信,“藝術能夠讓一個孩子在剛接受教育時,觸摸到人性中最本真、最美好的一面。要幫孩子培養愛好,敢于夢想。”
這個創意得到武漢大學團委的支持,首批志愿者團隊在校內招募組建,取名為“夢想花開”。
“魔法教包養網室”由網絡多媒體設施、音美藝術教育器材、文化圖書資源3部分構成,每間計劃投資3.5萬余元。志愿者們首先面臨的是資金挑戰。
“我們曾走進市長、廳長的辦公室咨詢政策,也敲過企業家的門借錢。”最初一段時間,趙書影和志愿者們到處籌錢,卻毫無結果。甚至有人不理解,“音樂、美術教育在偏遠山區只是一個奢侈的夢,你們要‘現實’一點”。
當年10月,一則賽事消息讓團隊成員們眼前一亮:首屆聯想青年公益創業大包養網賽即將舉辦,“全國前十強項目每個能獲得10萬元贊助”。團隊立即著手籌備,以“大山里的魔法教室”包養網心得項目報名參賽,經層層角逐,從全國1萬多個公益項目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大賽一等獎。
志愿者還設計出“櫻花明信片”,利用武漢大學櫻花節組織義賣。恩施市一位經營文具的企業家得知后極為感動,主動捐出一批文具和1萬多元現金,“這些在校大學生要干這么大的事,還帶來10萬元啟動資金,真佩服他們。”
恩施市委辦公室工作人員也幫忙多方協調,為項目匹配到10萬元資金;同時包養情婦聯絡市教育局,協調電教裝備站負責人和志愿者一起建設“魔法教室”。
經過近兩個月努力,2009年12月,第一間“魔法教室”在恩施市屯堡鄉車壩小學試點啟動。隨后兩年間,“魔法教室”逐漸走進恩施包養市下轄的7所鄉村小學。
為用好每一分錢,志愿者購買物料時常常對比10多家店鋪。“魔法教室”時任項目部部長尹雪記得,一次,一位五金店老板娘直接免去了一些小物件的費用,“我在家長會上聽說過你們,是來免費教娃娃們的,不能收你們的錢。”
志愿者為“魔法教室”設計開發了“海洋之心”“彩云間”“魔法生花”3套裝飾模板。暖色調的墻面包養網心得、一整面墻的鏡子、鋼琴、電腦、投影儀、繪畫本、寫滿所有孩子夢想的許愿瓶……這里設備齊全、漂亮溫馨,成為孩子們“最渴望去的地方”。
12年接力打造“魔法課堂”
“魔法教室”運營之初,團隊成員通過聯絡湖北民族大學、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等當地高校招募本土大學生志愿者,安排他們每周為孩子們上課。
在武漢大學教育學、國學等專包養行情業教授的指導下,“夢想花開”團隊開發出科學、人文、生理衛生三大主題課程,不僅涵蓋歷史文化、天文地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還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技能才藝,比如畫畫、唱歌、珠算等。同時包養管道,團隊邀請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專家帶來成長勵志課和心理培訓課。
在武漢大學包養網,朱俊勇教授的“性與健康”是一門受歡迎的課程。在“夢想花開”團隊的邀請下,朱俊勇帶領志愿者,根據幾所小學孩子們的年齡段量身定制生理健康甜心寶貝包養網課程,介紹人體構造,幫助樹立性別意識,增加自我保護與心包養甜心網理健康知識。
在恩施市三岔鄉中心小學,志愿者劉裕偶然發現了學生李曉倩的繪畫才能,于是鼓勵她培養成特長。李曉倩時常用課余時間畫畫,支教結束后,劉裕常常收到曉倩發包養條件來的作品。
從恩施市起步,隨著“魔法教室”運營漸穩,“夢想花開”團隊將之擴散到湖包養北孝感、十堰、咸寧等地以及四川、吉林等省份。
在四川省簡陽市平息鄉清水村活動中心,武漢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彭野幫孩子們建立音標體系,教他們拼讀單詞,在他的鼓勵下,平日里最愛搗蛋的留級生小馬在音標課的小測試上取包養網評價得了第一名。
在另一所鄉村小學,志愿者們遇到一名患有自閉癥的孩子。他平時不愛說話,大家就經常和他一起打籃球。生物課上,志愿者們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帶孩子們認識“酶”,提問時突然發現,這名學生的手舉了起來,雖然支支吾吾的,但回答得很好,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包養合約
這群大學生還開拓了暑期游學營,帶孩子們登上黃鶴樓、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游覽武大校園,和武大教授對話、與武大附小的學生交流……數年來,202名鄉村貧困學子游學武包養故事漢。有的孩子和武大教授約定:“我以后要來武漢大學上學,請您做我的導師。”
武漢大學法學院2018級本包養網科生李燃從小就得到過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他希望回饋和傳遞愛,大一就加入了“大山里的魔法教室”公益協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帶孩子們游學時,聽到有學生說喜歡歷史,李燃送給他一本青少年版《資治通鑒》,鼓勵他“向歷史學家看齊”。
讓夢想的光芒照進大山深處
今年“雙1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大三學生陳泳旭在攝像頭前,為100多公里外的孝感市大悟縣何店村小學的學生講授“魔法教室”心理健康課——《我是不一包養網dcard樣的風景》。陳泳旭教孩子們不要被自身缺點所局限,要認識自己的亮點,通過調整心態,將自身優勢最大化發掘展現。
這是何店村小學“魔法教室”之“魔法云課堂”本學期第六周的課程。
由于大學生志愿者在時間上無法匹配小學教學需求,2016年,“魔法云課堂”誕生。團隊在武漢的高校廣泛招募志愿者,組織他們進行培訓和試講,并通過視頻遠程授課。
團隊與建有“魔法教室”的合作包養小學溝通確定整包養俱樂部個學期的課表,及時安裝設備,提前郵寄教學材料。孩子們按課表到“魔法教室”上課,由當地老師幫忙調試設備、管理課堂紀律。
為了讓志愿者和孩子們提前熟悉彼此,“魔法云課堂”設置課前破冰環節;制訂動態座位表,一對一線上輔導每名學生;課上課下多互動,增強趣味性和聯系感;團隊記錄包養網所有人的學習成果,“不讓一個孩包養留言板子掉隊”。
隔著屏幕,陳泳旭也感覺到,這群大山里的孩子從最初的靦腆羞澀到人人踴躍發言,“越來越陽光”包養網。
通過在“魔法包養網教室”旁觀“云課堂”,志愿者的敬業精神與孩子們的成長被白果樹小學校長王莉看在眼里,“這群大學生做事讓人佩服,一旦課程出現瑕疵立即調整,力求提高。”
“希望你們可以下次再來,我快要畢業了,希望你們可以記得我。”學期結束,白果樹小學一名學生寫下紙條,塞給志愿者、武漢大學研究生陸澤宇。這張紙條,被陸澤宇珍包養app藏在自己的相冊里。
迄今為止,項目組有10所小學開通“魔法云教室”。眼下,“夢想花開”團隊致力于精心打磨教案,錄制適合小學生的精品課程,惠及更多鄉村小學生。
12年來,這份公益夢每年吸引著近百名新成員加入。離任的志愿者則繼續關心著“魔法教室”和孩子們,或爭取物資,或尋求合作、出謀劃策。
源于大學期間從事“魔法教室”涵養的公益情懷,趙書影2012年碩士畢業后,選擇了入職一家公益基金會。其間,她一直從事未成年人守護和青少年成長相關工作,發揮科技向善的力量,通過公益解決社會問題。
在云南工作時,她認識了一名女生,家庭極為貧困,一度面臨失學。趙書影資助她念高中直到大學畢業。“魔法教室”10周年返校慶祝會上,趙書影說:“孩子們帶給我的,遠遠比我帶給孩子們的要多,他們讓我成長,找到了更有價值的事情,收獲了幸福感。”
孟令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