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日子越過越美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一包養價格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f3a710df706.27487008.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青海湖以西的柴達木盆地,境內資源豐富,近幾年新型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青海省新能源產業發展。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北岸,包養北靠祁連山,是青海省生態地位重要且特殊的一個自治州。海西和海北雖然資源稟賦不同,貧困程度和貧困人口基數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道路上成果顯著,已先后脫貧摘帽。

7月初,經濟日報記者走進青海西北角,深入兩州采訪經濟社會發展與脫貧攻堅情況,深刻感受到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顯著變化。

找準痛點 先干起來

海西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中村60多歲的村民王俊林,多年來因身有殘疾無法外出務工,一個女兒也不幸殘疾。“兒媳婦幾年前因家貧包養軟體離家出走,丟下小孫女至今未歸,一家五口人僅靠兒子打零工維持生計。”王俊林說,“以前兒子打零工掙錢,包養網心得田地收入只夠一家人口糧。”

2015年扶貧干部來了,王俊林家的情況開始逐漸好轉。王俊林的妻子被吸收成為一名生態林管護員,每月有了2500元的工資收入。

中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春平來自格爾木市政協,是一名軍轉干部,說話干脆利落:“王俊林家里以前種的是小麥,產量和產值低。我跟他商量后,跟幾個幫扶單位協調了一筆錢,購買了枸杞苗,將王俊林家的5畝小麥地栽上了枸杞。”

種枸杞一時半會也見不了現錢,眼前的困難咋辦?為進一步解決王俊林家的實際困難,趙春平帶著村包養網干部一起包養條件和王俊林反復商量,認包養網為養雞適合他家。趙春平協調企業幫扶資金3.79萬元,為包養王俊林家修建了50平方米的彩鋼小型養雞場,買來120只雞苗和飼料。現在已有包養網單次700多只蛋雞。

現在王俊林每天騎著電動車,上午、下午兩次到市區賣土雞蛋。“家里也經常會有人上包養軟體門收雞蛋,很多市民知道我賣的是當天的雞蛋,很新鮮,每個1元錢,老顧客們都很青睞,也不講價,每天賣雞蛋能收入600元錢。”

如今,王俊林一家年收入十幾萬元,實現了勤勞致富。

包養村是上世紀70年代初從青海湟中整村搬遷過來的,現在全村有1735戶,貧困戶27戶。趙春平入戶了解的過程中發現,部分村民家中包養網dcard環境衛生和精神面貌狀況差,即使安排生態林管護員的工作,也有人不愿意去干,甚至個別貧困戶持有觀望態度,等扶貧工作隊給資金給項目。

針對這些實際情況,趙春平和村包養網委會成員挨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家挨戶做工作,鼓勵有勞動能力的群眾自己干起來,充分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至少先從庭院環境衛生、破舊院墻修繕等方面行動起來。接下來,工作隊在村里加強包養網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好媳婦包養網比較、好婆婆評比等活動,并發放獎品予以獎勵,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問題得到改善。村民的心氣包養聚齊了、勁包養網頭鼓足了,認識到只有自己干起來,生活才能改善。

為了能讓更多貧困戶就業,趙春平和駐村工作隊帶貧困戶到現場了解管護工作,增強了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選準項目 鋪好銷路

在海西州德令哈市扶貧產業園內的伊明農牧有限公司,該企業總經理助理彭萬龍介紹,生產車間內新引進的標準自動化屠宰線可通過追溯監控系統看到牛羊肉的加工處理過程,從屠宰、排酸、分割、包裝到運輸,全程一目了然。

“右手邊的廠房是低溫無菌冷庫,左邊是全封閉屠宰車間。冷庫建成后先連到省上冷鏈平臺,最終接入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實現對流通過程的全鏈條監測。二期建設總投資8000多萬元。”彭萬龍說。

資料顯示,伊明農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臺灣包養網012年,是青海省科技包養一個月價錢型企業、省級農牧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經營業務為牛羊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紅花籽油生產研發等。

2017年,德令哈市根據省、州建設扶貧產業園建設精神,開展市場調研,謀劃實施扶貧產業園項目,在對市區6家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后,擇優選擇伊明農牧有限公司柴達木特色農產品加工廠二期項目。

伊明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元告訴包養網評價記者,德令哈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2000萬元扶貧資金投入該企業。公司建設屠宰牛羊及配套分割加工生產線各一條,容量為3000噸的冷凍庫一座及配套設施和生活輔助設施設備,建成后滿負荷運轉可以年屠宰牛羊9.8萬頭(只),生產牛羊肉制品3000噸。

德令哈市新源村建檔立卡戶張啟福因女兒患病,妻子早年病逝,欠下巨額醫療費,家庭經濟困難,2015年被識別為貧困對象。近年來,受益于護林員崗位等扶貧政策,張啟福利用產業到戶資金2.56萬元、“530”小額貸款、互助協會資金1.8萬元及自籌資金發展養殖業,7個月繁殖羊羔34只。而且張啟福搞養殖不愁銷路,因家門口的伊明農牧有限公司就有足夠多的牛羊活畜屠宰收購量。

德令哈市國投下屬的恒欣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建寧介紹,扶包養網貧產業園投入德令包養哈伊明農牧有限公司的2000萬元資金,按照“負贏不負虧”的原則,進行短期投資。其中,1500萬元省級扶貧產業園資金和500萬元市級配套資金按第一年8%,第二年10%固定投資收益,已經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連續分紅長期包養了兩年。分紅資金由各村社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的方式進行分配,安排脫貧戶從事保潔、安保等公益性崗位就業,通過勞動獲取報酬,進而激發其內生動力。2019年12月,伊明農牧有限公司為37個村進行了分紅。

據了解,德令哈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采取“園區+企業+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帶動了全市562戶1623人穩定脫貧,人均增收3600元。

據了解,海西州自2016年以來落實中央、省、州、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32億元,建成5個縣級扶貧產業園,發展壯大29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實施12個鄉村旅游扶貧產業,推行了“脫貧保”和“防貧保”保險扶貧,進一步筑牢了脫貧攻堅“保障墻”。投入援青扶貧資金3500萬元,重點扶持村級包養女人產業發展,惠及5個市縣65個村5900余戶農牧民群眾。

一戶一策 精準幫扶

7月5日,在海北州剛察縣哈爾蓋鄉環倉秀麻村的草原上,記者目睹了該村一年兩次的夏季賽馬會,全村幾十名騎手牽出馬匹一爭高低。賽后村委會為得獎騎手頒發了榮譽證書,當天發放了150元至400元不等的獎金,村民們身著盛裝為獲獎者獻上潔白的哈達包養,給馬匹披紅掛綠慶賀獲獎。

環倉秀麻村黨支部書記昂青公介紹,全村共有496戶,2015年精準扶貧識別出64戶貧困戶共218人。結合村里實際情況,在扶貧過程中,利用產業扶貧資金以“母畜周轉”方式,購買1000多只母羊,產羔育肥再銷售、分配到戶等方式,這64戶貧困戶已于2017年脫貧。

哈爾蓋鄉貢公麻村的包養脫貧方式,則是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在鎮上新建市場步行街、綜合農貿市場、榨油坊等場所,為8名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

同時,利用環湖大面積油菜種植優勢,依托2010年成立的貢公麻村宗日蓋農機具服務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方式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共解決了36人的就業難題,為沒有草場的106名村民每月發放400元的補助。

泉吉鄉寧夏村一社,貧困戶占德一家共有3口人。戶主占德今年65歲,10年前因患腦瘤做了開顱手術,之后身體雖然康復,卻也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欠下了高額債務。后來,占德膝關節骨頭逐漸變形,嚴重影響生產生活,卻無力支付醫療費用。

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寧夏村黨支部主動探索村級自主扶貧新模式,2016年至2017年,積極發動全村黨員群眾為占德累計捐贈周轉母羊250只。占德通過“投羊留羔、滾動發展”方式發展畜牧業,累計成活羔羊240只。同時,寧夏村利用到戶產業發展包養軟體資金又為其購置適齡生產母畜24只,進一步擴大其畜牧業生產規模,并幫助他申請了“530”小額貸款項包養網心得目。占德利用包養3年時間還清了所有債務。2017年底,他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多元,順利脫貧。

海北州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阿懷全介紹,海北州為促進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雙贏,落實490萬畝生態公益林管護和455萬畝天然林管護任務,聘用建檔立卡戶3133名,年戶均增收1.56萬元;結合包養情婦環青海湖衛生整治開發村級保潔崗位415個,年人均增收0.96萬元。

資料顯示,海北州4個縣建檔立卡6699戶22305人,經過包養3年集中攻堅,在“三區三州”中提前3年實現全域整體脫貧摘帽。

如今,青海湖畔,一條條柏油路、水泥路沿著金色的油菜花海通向各村各戶,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村集體經濟實現全覆蓋,老百姓的腰包一天更比一天鼓,美麗的環湖草原上美景如包養畫,牧民脫貧后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